券商资管:公募牌照之困与多元化突围

SEO元描述: 券商资管面临公募牌照申请困境,参公大集合产品到期潮来袭,费率下调,产品转移成趋势。本文深度解析券商资管的转型之路,探讨公募牌照的意义,以及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固收+策略、定制化产品、集团协同等,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洞察。

引言: 2000亿参公大集合产品即将到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券商资管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公募牌照的获取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扑朔迷离。是继续苦苦追寻那张“金牌”,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财富密码?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券商资管行业的变革,揭开这场金融风暴背后的真相!

各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这券商资管的公募牌照之路,堪比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啊!近期,中信证券资管和广发资管双双宣布调低旗下部分权益类参公大集合产品的费率,这可是个不小的信号!要知道,这可是无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首次批量下调费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难道是……

好家伙,这就像一部悬疑剧,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其实,很多业内人士都猜测,这费率下调,很可能是为了将产品转移到兄弟公司——公募基金——做准备!比如,中信证券资管就将旗下17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平移”给了华夏基金,这可是他们家里的亲戚!而光大证券资管也计划将部分产品转移至光大保德信基金。

这波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既能规避监管风险,又能保持市场份额,一举两得!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少挑战。有些产品规模太小,直接被清盘了,这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参公大集合产品到期潮与费率下调

2018年,“资管新规”横空出世,给券商资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符合监管要求,券商们纷纷将存量大集合产品进行“参公”改造,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如今,这批产品陆续到期,2000亿的规模可不是小数目!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到期潮,券商资管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费率下调只是其中一种策略,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积极寻求将产品转移至自家公募子公司。

| 机构名称 | 产品类型 | 原管理费 | 调整后管理费 | 原托管费 | 调整后托管费 |

|---|---|---|---|---|---|

| 中信证券资管 | 权益类 | 1.5% | ≤1.2% | 0.25% | ≤0.2% |

| 广发资管 | 权益类 | 1.5% | ≤1.2% | 0.25% | ≤0.2% |

这费率下调,虽然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利好,但对券商资管来说,却意味着利润的减少。可是,为了获得公募牌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之举呢?

券商资管的公募牌照之路:一波三折

“一参一控一牌”政策的实施,本意是鼓励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牌照。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很多券商资管排队申请公募牌照已超过一年,但审批进度却迟迟没有进展。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起跑线上的选手众多,但最终能够到达终点线的却寥寥无几。监管部门对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这使得很多券商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

难道说,公募牌照已经不再是券商资管的唯一出路了吗?

多元化发展战略:破局的关键

事实证明,单纯依赖公募牌照已经不再是券商资管的唯一出路。多元化发展,才是破局的关键!

1. 固收+策略:稳健收益的基石

面对市场波动,稳健的固收+策略成为券商资管的另一张王牌。凭借其稳健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2. 定制化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券商资管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投研和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为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理财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3. 集团协同:发挥综合优势

券商通常拥有投行、经纪等多个业务板块,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为资管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4. ABS 和 REITs:新的增长点

券商资管可以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ABS)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

常见问题解答(FAQ)

Q1: 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的难度有多大?

A1: 目前监管对公募牌照的发放更加谨慎,申请难度较大,审批周期也较长。

Q2: 参公大集合产品到期后,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A2: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产品公告,了解产品清盘或转移情况,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

Q3: 券商资管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有哪些优势?

A3: 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降低单一业务的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并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Q4: 券商资管与公募基金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A4: 优势:与集团其他业务板块协同,定制化服务能力强;劣势:投研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

Q5: 未来券商资管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A5: 未来券商资管行业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提升投研能力,增强风险管理水平。

Q6: 中小券商资管如何应对行业竞争?

A6: 中小券商资管需要突出特色化经营,选择细分市场,并积极寻求外部合作。

结论

券商资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公募牌照的获取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多元化发展战略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面对2000亿参公大集合产品的到期潮,券商资管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金融界的“大戏”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